暴增460%!南通要紧指导!
更新时间:2023-04-26 09:20 发布者:admin
,高速公路出口流量将达436~448万辆,普通国省道断面流量达18600辆左右。
全省过江通道共16座,较疫情前增加5座。五一期间,预计全省日均过江总量将达到137.2万辆,较平日增长超35%,其中长江南京段过江通道流量总体较均衡,扬镇段、常锡段、苏通段过江通道压力依然较大。过江通道流量预计将创新高。
五一期间,预计中长途客流较多,全省干线公路省界通道日均流量为194.6万辆,较平日增长约30%,其中高速公路省界通道日均流量为121.2万辆,普通国省道省界通道日均流量为73.4万辆。周边相邻四省中,苏皖省界流量最大,达到62.3万辆。
与去年五一相比,全省路网结构更加完善,宁宣高速高宣段、溧宁高速省界段的通车以及宁马高速拓宽改造的完成,使得江苏与皖南的通行更加顺畅。
同时,京沪高速扬州以北段改扩建施工基本完成,主线已全线通车,我省纵向通道通行能力加强。
五一期间,八卦洲大桥、江阴大桥、苏通大桥、崇启大桥及附近路段实施黄牌货车限时错峰出行政策。
限行时段为:4月28日12时-4月29日22时、5月2日和3日每日8时-22时。限行路段如图所示——
高速公路施工:有G25长深高速、G30连霍高速等13处高速公路施工路段,其中苏北地区7处,苏中地区4处,苏南地区2处,请注意现场交通标志提示。
普通公路施工:全省有25处普通国省道路段处于施工状态,其中苏北地区7处,苏中地区8处,苏南地区10处,请过往车辆提前绕行。
五一期间,全省高速公路共有13个收费站因施工临时封闭,主要集中在沪陕高速。
五一期间,共有11个高速服务区有服务区关闭、停车位减少等特情,其中苏北地区7个,苏中地区2个,苏南地区2个,请注意!
五一期间,预计全省共有19个干线公路路段在高峰时段易发生拥堵,其中高速公路14个,普通国省道5个。
五一期间,预计15个高速公路枢纽在高峰时段易发生拥堵,其中苏南地区7个,苏中地区5个,苏北地区3个,通行车辆请注意减速慢行!
五一期间,预计13个高速公路服务区在高峰时段易发生时段性拥堵缓行,其中苏南地区6个,苏中地区2个,苏北地区5个,请多加关注!
五一期间,南京、苏州、无锡、徐州等市域内高速公路预计有11个收费站在高峰时段易发生交通拥堵,请多加关注!
因平行的高速江苏段封闭施工影响,南京、扬州等地来往于宿迁、徐州等地的车辆,将主要从新扬高速通行,但新扬高速宿迁-扬州段通行能力有限,届时易造成路段拥堵,其沿线的重岗山、洪泽湖以及明祖陵服务区也将出现车辆积压。
苏南地区来往于皖北、河南等地的车辆集中出行,宁洛高速苏皖省界收费站高峰时段易发生拥堵。
五一期间,建议公众提前做好出行准备,检查车辆状况,为爱车加满油或充满电,保证车辆在出行前处于良好状态。
出行时,建议尽量避开施工路段,错时错峰出行,及时了解交通流量较大路段的路况信息,发现前方拥堵时,及时选择其他路段绕行。
驾乘人员在出行途中要遵守交通法规,系好安全带,按照交通标志行驶,养成良好的驾驶习惯,保持安全速度平稳驾驶。
途经普通国省道或农村公路平交道口时要注意观察,防止撞上突然出现的行人或电动车。
应与前车保持安全距离,勤用鸣笛方式提醒前后车辆,谨防发生追尾事故。同时,当发现和前车的距离在缩短时,马上收油减速。采取点刹方式,轻踩轻抬,千万不要一脚踩死,注意防止侧滑。
当外出行驶过程中出现突发情况时,可拨打110、96777、12328客服热线求助;交警人员到达现场前,要在故障车后方摆放警示标志,切勿在高速路面上随意走动。
通过权威渠道提前了解途径地、目的地交通、天气、酒店、景区开放、门票预约等情况,合理规划旅游线路和时间,备足必要的防护用品及常用药品,做好安全风险评估和常态化疫情防控。建议出行前提前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。
自觉遵守目的地国家和地区法律法规和各项防疫要求,遵守旅游景区、宗教活动场所管理规定及限流分流措施。尊重当地风俗民情、宗教信仰,维护公共秩序,爱护环境卫生,保护文物古迹,爱惜公共设施。在游览时不大声喧哗,避免噪声影响他人参观情绪。厉行节约、制止餐饮浪费,拒食野味和长江野生鱼类,减少一次性物品使用,避免使用不可降解塑料制品,树立文明、健康、绿色旅游新风尚。
自驾出游要提前检查车况,杜绝疲劳驾驶和酒后驾车。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不携带违禁物品。不前往没有正式开发开放和违规经营的私设“景点”、“野生网红景点”游览,根据个人年龄、健康状况,谨慎参与水上、高空、高速、探险等高风险项目。不在野草较多、树叶堆积等易燃物聚集地或有防火提示的地方吸烟、烧烤、使用明火。
参团旅游,应选择具有经营资质的旅行社,签订规范的旅游合同并约定各项行程事项。不轻信免费旅游、购物(会员)送旅游等宣传广告,不参加微信群、户外俱乐部等非旅行社组织的团队旅游活动。按照旅游产品品质和服务质量,合理预估旅游团费,不要一味追求“低价”,避免掉入“不合理低价游”陷阱。
选择正规购物场所,理性科学消费,保存消费凭证,不冲动、不盲从、不跟风、不贪小便宜,谨防上当受骗。如遇旅游服务质量等纠纷,可及时与旅行社、供应商协商解决,或拨打当地政府服务热线理性表达诉求,切忌维权过度。